應用美術的先鋒派奠基人:龐薰琹
發佈時間 : 2021/12/10 00:00 阅读量:524
  • 分享至:

工藝美術屬於應用藝術的範疇,與現代派的藝術追求甚至先鋒性的藝術冒險很難同日而語。但自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在東方世界,在中國,一位傑出的工藝美術家就開始用先鋒的、新潮的和現代品格的筆法與構思開創實用美和工藝美術之路,這應該視為中國向世界美術界所作出的獨特貢獻。這位卓越的貢獻者是有著中國工藝美術之父之稱的龐薰琹先生。

在中國現代文化建設的功勛榜中,他應該是一位傳奇人物,但似乎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他對於中國美術文化的貢獻完全是獨樹一幟,與眾不同。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將在近期邀請常熟市龐薰琹美術館,來澳舉辦“家國情懷——中國現代設計之父龐薰琹作品展”,這對於澳門文化界、教育界和社會各界來說,是瞭解這位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的傳奇人物並領略其藝術風采的絕佳機會。

龐薰琹(1906-1985),是我國著名工藝美術家,工藝美術教育家。原名鎣,字虞弦,筆名鼓軒。江蘇常熟人。1921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學學醫,課餘學繪畫。1924年畢業並於次年赴法國,進入巴黎敘利思繪畫研究所學習繪畫,1927年又赴巴黎格朗歇米歐爾研究所深造。1930年回國,系統研究中國畫論、畫史,參加旭光畫會、苔蒙畫會,成為當時有進步傾向的新興美術啟蒙運動組織者之一。1931年分別在上海昌明美術學校、上海美專任教,期間曾與張弦、倪貽德發起成立美術社團“決瀾社”。1932年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個人畫展,以後又舉行廣告畫展覽。1936年後任教于北平藝專、四川省立藝專、華西大學、重慶中央大學、廣東省立藝專、中山大學。1938年開始搜集中國古代裝飾紋樣和雲南少數民族民間藝術。翌年深入貴州民族地區作實地考察研究工作。1940年任四川省立藝專教授兼實用美術系主任。1947年在廣東省立藝專任教授兼繪畫系主任,兼中山大學教授。1949年5月29日龐薰琹與劉開渠、楊可揚、(鄭)野夫、張樂平、朱宣鹹、溫肇桐、陳煙橋、邵克萍、趙延年等國統區美術先驅代表上海美術界在《大公報》發表迎接解放的“美術工作者宣言”,該“宣言”的發表標誌著國統區美術和上海近代美術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建國後歷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教授、教務長。1953年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任教,並負責籌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同年底任“全國民間美術工藝展覽會”具體負責人。遵照周恩來總理意見,1954年又籌備四個工藝美術展覽會分赴蘇聯、東德、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和保加利亞展出,同時作為工藝美術代表團團長率團赴蘇聯訪問。1956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正式成立,任教授、第一副院長。1957年被錯劃成右派。1979年恢復政治名譽,恢復高教級別。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舉辦建國以來第一次個人畫展。代表作品有《大地之子》《路》《貴州山民圖卷》及《瓶花》等。研究方面的代表性成果有《中國歷代裝飾畫研究》《工藝美術設計》《圖案問題的研究》和《論工藝美術》等。

龐薰琹大師的人生經歷和藝術、學術經歷非常豐富、壯麗,其最值得人們紀念的是他對從法國象征主義、表現主義和唯美主義繪畫藝術的浸淫到實用的中國工藝美術的倡導。大家知道,法國現代派繪畫完全是西方的、經院的、抽象的,屬於哲學演繹的範疇,與實用美術、工藝美術、藝術設計等更多傾向於民間畫風的風俗畫、風情畫、浮世繪之類的藝術,與現代派畫風截然不同。龐薰琹大師竟然能將這兩種風格,這兩個流派,這兩類藝術類型完美地結合起來,神異地連接起來,令人不可思議地交叉在一起。這在專攻美術的大學生看來,有如白天和黑夜同時到來一樣神秘莫測,但在龐薰琹大師那裡就成了巨大的事實。在將現代派繪畫藝術引向中國工藝美術和美術設計的神奇組合方面,龐薰琹即便是在世界美術史上,也是先鋒一派,是東方特色中國特色的先鋒派領袖。

1930年代初期,龐薰琹剛從法國留學回來便積極靠攏左翼藝術界,於1930年曾發起組織一個較為激進的“苔蒙”畫會,不久就被查封,一些成員被捕。具有先鋒意識的畫家與倪貽德等於次年成立“決瀾社”,創社感言寫道:“今日中國藝術精神之頹圮,與中國文化之日趨墮落,輒深自痛心,但自知識淺單力薄,傾一己之力,不足以稍挽頹風,乃思集合數同志,互相研究,以力求自我之進步,集數人之力或能有所貢獻于世人,此組織‘決瀾社’之原由也。”(見1932年《"決瀾社"小史》)他們懷著挽狂瀾於既倒的決心,想給頹敗的現代中國藝術一個強大的衝擊波。這個社團的主要成員如龐薰琹、倪貽德、陽太陽等,都是倡導西洋現代化派風格的藝術家。龐薰琹的繪畫在倪貽德看來,“從平塗的到線條的,從寫實的到裝飾的,從變形到抽象的形……許多現在巴黎流行的畫派,他似乎都在作新奇的嘗試。”(倪貽德《藝苑交遊記》)龐薰琹具有現代藝術精神的豐富多彩的藝術連當時的英、法文報刊都有報導。由於他的藝術和藝術思想在30年代的中國洋畫界極具鮮明個性和前衛特色,他被稱為“中國留法美術家中的一個奇跡”。至於倪貽德,也是一位研究唯美主義和象征主義藝術的先鋒派人士,他在1920年代後期著有《唯美的藝術》一書。

龐薰琹的繪畫藝術立體地交錯著象徵派、抽象派、唯美派的先鋒特徵,反映巴黎朽水腐城的《如此人生》是他的名作,這種疊影手法,荒誕搭配,奇妙組合,變形處理,是現代感非常強的藝術表現,同時也顯露出裝飾感、風俗畫的質感,這是他的藝術能夠將現代派與實用美術結合在一起的奠基性的作品。

1638609708844369.png

龐薰琹的另一個巨大貢獻是將中國經驗、中國文化資源融入現代美術的藝術表現之中,在藝術文化的風俗畫、風情畫處理方面走出了一條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是傳統的又是先鋒的,既是民俗的又是經院的藝術道路。他長期深入貴州民間,廣泛吸收民間文化的色彩資源、形象資源和藝術表現方法,這為他的工藝美術設計走向民族化和民俗化奠定了厚重的基礎,同時他又能游刃有餘地調動先鋒藝術的文化要素,使得他的藝術表現綻放出中國化與先鋒化的炫異光彩。這篇傑作應該為中國美術史和世界美術史所牢記,其中的中國風情、中國人情與現代先鋒派表現手法達到了完美的融合,其色彩、其造型,其格調,都煥發出超越時代的美學意義。

1638609723710365.png

在講求文化創意,講求藝術設計,講求中國文化的藝術自信的今天,不能忘記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見中國先鋒派藝術家龐薰琹的貢獻。他立足於中國的人生,著眼於中國的藝術設計,將以充滿創造性的開拓走進了上個世紀最先鋒的世界藝術天地。他以新穎的形式贏得了一片喝彩,在變換的形式中蘊含著對人生、對命運、對時代的哲思。

常熟龐薰琹美術館與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將從2021年12月10日至12月底,在澳門大學崇文樓展覽廳,將龐薰琹大師的40多幅傳世之作呈現於澳門觀眾面前,帶給大家的將无疑是一場精美絕倫的藝術盛宴。



作者: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 朱壽桐教授